2025年3月15日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隆重开幕,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击剑选手齐聚这座英雄城市,将在未来五天内展开激烈角逐,这是国内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的业余击剑赛事,也是2025年开年以来中国击剑界的首场大型盛会。
清晨八点,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已是人声鼎沸,身着各色防护服的选手们在场内穿梭,金属剑刃相击的清脆声响不绝于耳,看台上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击剑爱好者和选手家属,现场气氛热烈而又紧张。
本届赛事组委会秘书长张伟在开幕式上介绍,本次比赛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,较上届增长20%,共有来自28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3126名选手参赛,年龄跨度从6岁到60岁,真正体现了击剑运动在全年龄段的普及和发展。
“这是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赛事。”张伟表示,“参赛选手中有业余爱好者,也有退役专业运动员,还有来自各大院校的击剑社团成员,充分展现了击剑运动在我国的良好发展态势。”
本次比赛设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每个剑种分设U8、U10、U12、U14、U16、17+和公开组等不同年龄组别,裁判团队由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组成,确保比赛执裁的公正性和专业性。
比赛采用国际击剑联合会最新规则,全部使用电动裁判器,赛事技术代表李建军表示:“我们从器材标准到裁判水平都向专业赛事看齐,就是要为业余击剑爱好者提供最专业的竞赛平台。”
南昌市体育局局长王晓红在欢迎辞中表示:“作为‘英雄城’,南昌有着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,这次能够承办全国击剑俱乐部联赛,是对南昌体育事业发展的肯定,也将进一步推动击剑运动在江西的普及。”
为办好本次赛事,南昌市做了充分准备,不仅提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比赛场地和设施,还组织了200余名志愿者为赛事提供服务保障,赛事期间还安排了击剑文化展示、器材体验等活动,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被称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的运动。
在比赛现场,各路选手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,今年62岁的刘建国是本次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,练习击剑已有十年。“击剑不仅锻炼身体,更锻炼思维。”他一边检查面罩一边说,“每次交锋都是一次智力博弈,这就是击剑的魅力。”
年仅7岁的李子涵是U8组别中年龄最小的选手,学习击剑刚满一年,她的母亲告诉记者:“孩子通过学习击剑,不仅身体素质提高了,还学会了礼仪和尊重,变得更加自信。”
在U14男子花剑组别中,来自北京锐剑俱乐部的王皓宇表现抢眼,以全胜战绩晋级淘汰赛,这位13岁的小将已有6年剑龄,梦想是有一天能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。“我喜欢击剑的速度感和战术性,每次比赛都是新的挑战。”王皓宇说。
近年来,击剑运动在中国快速发展,击剑俱乐部数量从2015年的不足100家增长到现在的超过500家,上海剑锋击剑俱乐部总教练李明认为:“击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运动,它正在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,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尝试击剑,因为它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、判断力和应变能力。”
广州锐点击剑俱乐部负责人张静表示,她们俱乐部今年有86名选手参加全国赛,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。“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击剑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,从器材供应商到培训机构,再到赛事运营,整个产业链都在不断完善。”
本次赛事还融入了多项科技元素,组委会引入了实时比分系统,观众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比赛结果;同时配备了视频回放系统,为裁判判罚提供参考依据;还在场外设置了VR击剑体验区,让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击剑的乐趣。
赛事技术总监陈涛介绍:“我们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为每位选手生成比赛数据报告,包括进攻成功率、反应时间等技术指标,帮助选手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技术特点和改进方向。”
大赛也为南昌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,据估算,为期五天的赛事将吸引近万人次到场观赛,带动当地住宿、餐饮、交通和旅游消费超过2000万元。
南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以赛事为媒,南昌将体育与旅游有机结合,推出了“观击剑比赛,游英雄城”系列旅游产品,包括比赛门票与景区门票联动的优惠措施,进一步激活了体育消费市场。
中国击剑协会副秘书长刘伟表示:“击剑俱乐部联赛已经成为中国击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许多专业队的年轻选手都是从俱乐部联赛中涌现出来的,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赛事体系,推动击剑运动在中国的发展。”
随着2025年全运会的临近,击剑运动的热度持续攀升,业内专家认为,中国击剑正在形成专业与业余相互促进、竞技与普及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,击剑俱乐部联赛作为连接专业与业余的桥梁,正在为中国击剑运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赛场上,剑尖交错,选手们时而迅疾如电,时而沉稳如山,展现着力与美的完美结合,看台上,观众们为每一个精彩得分欢呼鼓掌,这场在英雄城上演的击剑盛会,不仅是一场竞技比赛,更是中国击剑运动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。
明天将进行各个组别的淘汰赛和决赛,产生本届赛事的第一批金牌得主,3000余名剑客将继续在剑道上挥洒汗水,用手中的剑书写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。